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】驯天牧火铸巨箭
沿北京城中轴线一路向南,出永定门不到十公里的地方,坐落着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。这里被誉为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发源地之一,是我国历史最久、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及运载火箭研制、试验和生产基地。
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,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。“长五”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、性能最优异的火箭。它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LEO轨道25吨级、GTO轨道14吨级,承担着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、载人登月工程等重大发射任务。其他航天大国甚至把“长五”发射成功,看作是“改变游戏规则的一次发射”。
“两弹一星”精神激励着研制团队不断攀登科技高峰。从2006年立项到2016年首飞成功,长五火箭研制历程长达10年,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里,第一个立项、最后一个首飞的型号。大的运载能力、大的发动机、大的结构、大的电气系统、大的地面支持系统……一系列“大”的背后,是长五火箭研制团队将面临的巨大工作量和空前挑战。
严峻的形势和任务摆在面前。长五人迎难而上,十年磨一箭,突破了12大类247项关键技术,解决了复杂力热环境、大质量多干扰分离等世界性难题,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,95%的新技术占比更是打破了“一发新火箭上,新技术比例不超过30%”的国际惯例。
长五火箭发射平台规模巨大,从2013年起,海南文昌就成了型号发射平台副主任设计师吴梦强的第二个“家”。4年间,他每年至少七八个月都待在发射场。在那里,除了忍受酷暑肆虐和蚊虫叮咬,更大的考验是对家的思念和牵挂。他的儿子常在电话里抱怨:“整个一年级,你只来接过我一次放学。”长五研制团队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在单位是主力军,在家也是顶梁柱。但他们深知,有国才有家,舍小家为大家,担起为国铸箭的重担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王伟童) 【编辑:郭梦媛】
标签: